重庆荣昌底泥改良剂底泥固液分离剂水质治理工程
红河2024-03-02 12:51:27
11 次浏览小百姓09071926569
联系人:李经理
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
河道生态修复是在坚持自然原则、生态原则、整体景观原则的基础上达到改善河流水质、优化河流景观、设计合理的空间的目标。
自然原则
自然原则是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。河道生态修复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尽量运用自然材料,例如,运用木桩、抛石、沉石进行护坡护岸,在河堤上采用乔、灌、草立体防护,河道内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生物栖息环境来净化河道水资源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河道污染的现状,缓解河道污染的问题。
生态原则
生态原则,就是要充分考虑河流的生物多样性。在采取因地制宜发展稳定塘、人工湿地及生物栅等处理技术的同时,应重视河岸植被建设,为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合理空间,确保水体适合分解微生物的生存。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提高水域生物净化能力,从而有效控制水体污染物,使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良性状态。
底泥团粒改良技术是通过团粒结构改良剂促进泥体团粒结构的形成。其团粒结构改良剂(以矿物质和次生粘土矿物颗粒和麸质等为原料,采用高分子包覆技术制成)能在两个粒子之间产生黏结,易于通过接枝或交联得到网状结构的多种改性物质,可广泛应用于增加淤泥颗粒间的凝聚力,维系良好的团粒结构,防止边坡水土流失,防止底泥表层氧化上浮、颗粒污染物上泛、底泥冲刷流失等。
团粒结构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泥体结构,使泥体中大团粒体数目增加,增大边坡或河床表面粗糙度,降低容重,使底泥中总孔隙率和毛管孔隙度上升,进而使泥体颗粒和孔隙结构保持稳定。在水润作用下,颗粒状会变成多枝纤维状,将泥体颗粒紧紧缠绕而保持土壤表层结构稳定,可大大减少边坡或底泥表面结皮的形成,降低水流冲刷与人为扰动对土壤表层的破坏程度,增加了径流的剥蚀难度,有效防止底泥、水土流失。
该底泥团粒改良剂对水体、底泥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一方面依靠其聚脂凝聚技术,可使分散的污染物质重新聚合胶结在一起,在其内部形成蜂窝状的紧密结构,表面形成分散的、无边界的黏液层,这些结构特点使得污染物胶凝团聚体不易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,且具有耐剪切性、降阻性等优点,使胶结物质对水流的冲刷有很好的缓冲性和更好的抗压能力。
黑臭水体河道底泥生态修复工程底质改良剂,河道湖泊底泥生态修复技术产品、固液分离剂、团粒改良剂、重金属改良剂、微生物水质改良剂、EM菌、光合复合菌、复合微生物、复合芽孢杆菌等河道治理产品厂家销售。
联系电话:13298113132